溥儀與他的軍隊

之前一直很好奇,為什麼末代皇帝溥儀身邊的許多人都是日本和德國的軍事學校畢業、或曾去見習過的,讀了溥儀自傳才曉得,原來轉折點是1928年的東陵盜墓事件。據溥儀自述,1928年時一位軍閥孫殿英盜了埋葬乾隆和慈禧的東陵以後,他們一夥前清宗室都憤慨不已。後來,溥儀聽聞蔣介石的政府不予追究孫殿英以後,曾對天發誓說:”不報此仇,便不是愛新覺羅子孫!”根據溥儀,他對於復辟的渴望在這起事件後達到頂峰,而且與一種”復仇”的感情混淆在一起。

溥儀說:”我在心裡發出了狠毒的詛咒,懷著深刻的憂慮,為蔣介石的政府和自己的命運,一次又一次地卜過卦,扶過乩。”二十歲出頭的溥儀意識到,在這個時代裡手上沒兵權,沒有人會把他當回事,所以他要培養自己的軍隊。就這點來說,在當時的環境裡確實是槍桿子出政權,很多人都後知後覺到了,但不同的是,溥儀卻有些奇怪的幻想,他說:”像我這樣一個正統的’大清皇帝’,倘若有了軍隊,自然要比一個紅鬍子或者一個流氓出身的將帥更會受到洋人的重視。”在這個幻想指導之下,溥儀將其身邊信得過的宗室親族弟子,都被派出國學軍事,包含後來在台灣講學不輟的毓老(愛新覺羅毓鋆)。這批人有個共同特點,出過洋,學過軍事,但同時又受了非常扎實的傳統教育,羅振玉、陳寶琛、鄭孝胥、王國維這些人都當過這些宗室子弟的老師。即使溥儀基本上是不學無術、整天做皇帝夢之輩,但他也是盡力栽培身邊的宗室子弟,希望能培養自己的嫡系。然而,溥儀的才力根本支撐不起他的美夢。他到了很後來、滿洲國都成立幾年以後才意識到,這些被送去日本讀軍校的嫡系子弟,在他作為皇帝元首的滿洲國內,根本不聽他指揮,全聽日本人的。包含他的胞弟溥傑,根本不甩他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