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鄭成功贏了荷蘭人、拿下了台灣?

天意

中文史料紀載中的鄭成功是位能文能武、展現民族精神的忠義典範,但荷蘭文獻中的鄭成功卻是一位為達目的、不擇手段的暴君。荷蘭史料紀載,明鄭控制住普羅民遮城以後,有兩位投降的荷蘭人被控煽動原住民叛亂,儘管辯解自己是被栽贓的,鄭成功還是很快地下令將此二人釘在十字架上,每人身上都被釘上七根鐵釘。更有甚者,國姓爺強迫城內所有荷蘭人看著他們受難。當時在場的有投降後被軟禁的原普羅民遮城長官,雅各布‧瓦倫丁(Jacobus Valentyn),據他回憶,鄭成功對自己人也相當殘暴,部下犯錯、時常被鄭成功一陣鞭子猛打。瓦倫丁也回憶道,有一次,鄭軍營下有位士兵在普羅民遮城見到了自己多年不見的兄弟,士兵的兄弟是在台的農民,農民兄弟於是殺了自己養的牛慶祝這次相遇,士兵也邀請幾位同袍一同慶賀。但這消息為鄭成功所知後,暴跳如雷,下令處死所有與會的人員,因為這座島的一切如今都是鄭家私產了。

荷蘭駐台灣長官,揆一(Frederick Coyett)

因此,不僅熱蘭遮城內,或許明京內降鄭的荷蘭人也對1661年8月出現在台灣外海的12艘荷蘭戰艦感到興奮。然而,8月是東亞海域的颱風季節,難以預測的颱風沉沒了無數艘船隻。即使荷蘭戰艦擁有較好的航海科技,颱風仍然會對戰艦造成巨大的影響。因此,12艘戰艦抵達後,首要任務是將援軍和物資卸載下來。但是,當時大員灣掌握在鄭成功水軍的手裡,即使有火炮優勢,吃水深的荷蘭戰艦難以在水淺的大員灣內發揮優勢。因而,此時荷蘭的戰略目標應是在明鄭援軍從四方回來以前,在陸地上派遣荷蘭火槍兵進攻東都明京。所以,荷蘭必須想辦法讓火槍隊和糧食物資快速登陸。然而,由於颱風和戰艦吃水過深,它們無法靠近熱蘭遮城旁的港口。三天後,即使部份的士兵、火藥、糧食進了熱蘭遮城,主力部隊仍沒法完全登陸,此時,颱風已抵達大員灣,使得艦隊必須離開、駛往安全的水域。荷蘭台灣長官揆一以為艦隊會在放晴後立刻回來,但艦隊指揮官卡烏(Cauw)卻做了致命的決定,率艦航向澎湖、收集物資,三個禮拜後艦隊才回來。荷蘭反攻的黃金時機就這樣沒了。

遲到的海戰:台江內海海戰

然而,即使黃金時間過了,荷蘭仍擁有很大的優勢。首先,明鄭的屯田政策尚未有結果,加上往南北屯墾的部隊皆不受原住民部落的歡迎,傷亡慘重,若進行持久戰,鄭軍難以支撐。當時鄭成功的糧食取得途徑只有兩個,第一,搶奪當地住民的糧食。第二,依靠廈門的接濟。荷蘭台灣長官揆一掌握12艘先進的戰艦,其中5艘是大型驅逐艦,配有30多門大砲,荷蘭人完全可以封鎖澎湖到台灣這一段的航道,使鄭軍斷糧。然而,荷蘭總督府卻做了一項相當愚蠢的決定,他們希望快速解決這場戰事。

1661年9月16日,台灣長官揆一發動總攻。首先,荷蘭要解決位於熱蘭遮城鎮的明鄭炮台。明鄭火炮相當有效率,若正面迎擊,會導致不少戰艦受損,於是揆一決定從砲台的後方襲擊。這使得荷蘭戰艦必須駛入大員灣內。注意,每次只要有颱風,大員灣的沙面結構都會被改變,這次也不例外。新的地理型態使得大型戰艦沒辦法在正確位置上瞄準明鄭砲台,許多炸彈甚至飛越到熱蘭遮城的上空。與此同時,另外7艘中小型驅逐艦,負責保護5艘主力艦隊不被明鄭水軍游擊騷擾。然而,雖然荷蘭擁有優勢火力,但在紀律上卻大輸鄭軍。7艘中小型艦艇眼看炮火迫使明鄭船隊向後撤,因而不顧其原先的職責,深入大員灣、追擊鄭軍的艦隊。但是,越接近陸地,風速降低,這7艘中小型戰艦因而喪失了機動性。等到荷蘭人發覺時,半年前擊潰荷蘭指揮官佩德爾火槍隊的陳澤將軍,再次領著明鄭水軍回來。這次,荷蘭海軍再次遭屠殺。另一方面,這時鄭軍已將砲台轉向敵方的五艘戰艦。荷蘭無法瞄準鄭軍砲台,但後者的火炮準確又有效率。在此過程中,荷蘭最大戰艦被炸毀。雖然另外四艘撤離,但只有三艘順利返回熱蘭遮城,另外一艘擱淺在沙洲上,被鄭軍所奪。至此,荷軍再次大敗。

失敗的聯盟:大清與荷蘭

9月大敗後,荷蘭戰艦再不敢進入大員灣了。1661年10月,揆一命令兩艘早已受損的中型戰艦往北,破壞台灣北邊的兩座荷蘭要塞,以免為鄭軍所用。然而,10月的台灣海峽吹著強烈的東北季風,殘破的戰艦失去了逆風而行的能力,被吹到泉州旁的永寧鎮。該地沿海皆是蓄長髮的明鄭水軍,絲毫不見蓄辮子的滿清臣民。憑藉優勢火力,荷蘭戰艦擊退周遭的明鄭水軍,清軍見此一幕,才派遣使者迎接荷蘭人。這次會面未在事前安排好,雙方之所以被聯繫到一塊兒完全是命運安排。滿清使者領著荷蘭人走陸路到福州,會見閩浙總督李率泰和靖南王耿繼茂。耿繼茂向荷蘭使者提出聯盟的邀請,聲稱大清已備好新的艦隊,希望與荷蘭一同剿滅鄭軍勢力。耿繼茂的信在11月送達熱蘭遮城,揆一見信後相當高興,並深信勝利曙光將重返荷蘭。

歐洲人描繪下的靖南王耿繼茂

另一方面,靠著東北季風之助,廈門方面能運送一些糧食到台灣,鄭成功暫時壓住了糧食危機。因而自10月起,鄭軍開始建立大規模的攻城準備。首先,鄭軍進攻熱蘭遮城西南角的堡壘。同時,熱蘭遮城對面的北線尾沙洲上,鄭軍也建立起一座砲臺,該處原本也有座荷蘭砲台,但在1656年被颱風所毀。特別的是,這次鄭軍所建的砲台與之前的很不一樣,在降鄭的瑞士軍官的協助下,這座砲台具有文藝復興式堡壘的突出架構。該砲台架有20門巨砲,其中有幾門大砲的火力特別強大,鄭軍稱之為「靈熕」,是鄭成功叔父從海底撈獲的、送給了國姓爺。無論這門大砲怎麼來,應該是來自歐洲的沉船。佈署好火力以後,荷蘭人不再能如此輕易地在水道通行、與在港口卸貨。現在轉變為鄭成功封鎖荷蘭人了。

靈熕示意圖

因此,清荷聯盟可以說是命運給揆一的另一次機會。現在的問題是,誰要去回覆耿繼茂呢?作為台灣最高長官,揆一本人無法親自去。這時,巴達維亞艦隊名義上的指揮官卡烏自願,揆一和其他議員沒有理由拒絕他的自薦。然而,自卡烏來到熱蘭遮城,他的指揮權完全被揆一架空,絲毫沒有權力,早就對揆一心生不滿。1661年12月初,當時的空氣冷冽至極,強烈的東北季風呼嘯而過,卡烏一干人率著戰艦出使中國,揆一誠心希望這場聯盟能夠成形。然而,卡烏從未開往中國,而是回到了巴達維亞。卡烏聲稱,因為北風太強勁,他們才無法完成任務。卡烏一邊請求巴達維亞支援台灣,一邊打揆一的小報告、批評他毫無領導能力。

最終戰:決戰熱蘭遮城

熱蘭遮城

根據一位荷蘭俘虜的紀錄,1661年12月時,鄭成功的確沒有全面進攻熱蘭遮城的打算,而是準備出征大肚王國,打算用大肚王的血來祭數百名被屠殺的鄭軍的靈。然而,好巧不巧,鄭成功收到一假消息,稱荷蘭給了清帝國十箱黃金與其它奢侈品,而清軍也同意了七千人的援軍部隊。鄭成功知道後相當震驚,於是終止了北征的行動,準備全面進攻熱蘭遮城。1662年1月的某一天日出後,大霧逐漸散去,守衛西南角的荷蘭士兵才意識到鄭軍在碉堡下面一點的位置,建立起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半月形堡壘,是降鄭的荷蘭軍官協助設計的。揆一大吃一驚,這個位置熱蘭遮城的砲火覆蓋不及,但新的鄭軍堡壘卻可以轟炸碉堡,等到碉堡被毀後,鄭軍就可以佔據高地建砲台,直接將砲火轟進熱蘭遮城。荷蘭方面沒有太多事情能做,他們人數不足,沒有辦法派4、500人強攻下那座半月型堡壘,只能加強城堡和碉堡的防禦能力。

1662年1月25日,鄭成功下令總攻,鄭軍炮火從四面而來。荷蘭方面最精銳的炮手被移至城堡西南方,抵擋鄭軍最猛烈的火炮攻勢。一名荷蘭俘虜在東都見到鄭軍絕大部分的砲火朝向那座碉堡,並說道:

鄭軍的砲火是如此猛烈與持續,以至於該堡壘的灰泥一下子就 從白色被打成了紅色。

(So strong and sustained were the cannonades, that the redoubt quickly lost the whiteness of the mortar and showed itself very red.)

現在的情況是,熱蘭遮城的火炮幾乎打不到鄭軍的堡壘,但鄭軍卻可以恣意砲轟熱蘭遮城。有些記錄說當天鄭軍打了1700枚砲彈,揆一的秘書則說2500枚。這些數字事實上不太可信,畢竟19世紀時的歐洲大砲也很難在一天內發射這麼多砲彈。這些數字都是揆一和其他荷蘭官員在事後受審時所供,它們理當有點誇大,為了減輕他們的責任。但透過這個數字,我們可以了解鄭軍花費了多大力氣進攻這座城池。到了晚上,碉堡三面皆徹底毀掉,揆一下令炸毀那座碉堡,以免為鄭軍所用。然而,炸毀那座碉堡並未減緩鄭軍的攻勢。1月26日,荷蘭人見到更加絕望的景象,鄭軍極其有效率地在那個高地上堆建起砲台,如今,鄭成功的炸彈能直接從該處打到熱蘭遮城內的心臟位置。揆一招開一場簡短的會議,議員們一致同意開城投降。1662年2月,倖存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、軍人、家屬永遠離開了福爾摩沙。

國姓爺之死

攻下熱蘭遮城後,鄭成功並未放鬆、甚至有一點開心的感覺都沒有。在其作的一首詩〈復台〉中,鄭成功說道:

開闢荊榛逐荷夷,十年始克復先基

田橫尚有三千客,茹苦間關不忍離

鄭成功,《復台》

頭兩句的意思是,鄭成功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建設台灣、驅逐荷蘭人,整整十年的準備讓他恢復了祖先的基業。這裡意思並非台灣自古屬於大明,正好相反,鄭成功一直認為台灣是鄭家的私產,是鄭芝龍開發的,只是後來為荷蘭人所竊據。「田橫尚有三千客,茹苦間關不忍離」。史記裡面的田橫在秦末時期稱齊王,養有五百食客,但後來劉邦取得天下後,田橫不願意向劉邦稱臣,於是在洛陽自刎。田橫的五百食客在山東外的海島上聞此消息後,全一同跳海自盡。鄭成功於此處自比為田橫的食客,不忍心背叛他的主君,所以說茹苦間關不忍離。

西班牙筆下的呂宋漢人

事實上,當時鄭成功為兩件事所煩惱。第一,他聽聞在菲律賓的西班牙又準備屠殺當地的華人,於是他招來天主教傳教士李科羅,為其捎信給西班牙總督,要求他們進貢、臣服於他,否則就要血洗西班牙。第二,在台灣的鄭成功與廈門的關係越來越差。尤其是1662年的春末,鄭成功聽聞其長子鄭經與弟弟的乳母通姦,並誕下一子。鄭成功怒不可遏,稱此為亂倫,要求廈門的負責人繼兄鄭泰殺了鄭經、乳母、他們的嬰兒與鄭成功的大房夫人,因為大房沒有管好家裡。然而,鄭泰殺了乳母,卻拒絕處死鄭經和夫人。鄭成功聞訊後極端憤怒。根據一份文獻紀載,鄭成功在1662年春末到6月,狀態有很大的變化。過去的他雖然殘暴,但他的理智仍然幫助他作正確的選擇。然而,這時期的鄭成功常常幾乎是發狂的狀態,時常做出不明智的決定。根據一份中文文獻紀載,五月初一、西曆6月13日,鄭成功已受風寒,但當時仍在處理政務。但病情很快急轉直下,西曆6月23日,鄭成功將藥丟在地上,大呼:

自國家飄零以來,枕戈泣血十有七年,進退無據,罪案日增;今又屏跡遐荒,遽捐人世,忠孝兩虧,死不瞑目!天乎!天乎!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!

夏琳,《閩海紀要》

意思是,「自從國家有難開始,已從戎17年,已是進退無據,又增了很多孽。如今,我困於一邊荒之地,馬上就會離開人世了。忠孝兩虧,我這是死不瞑目!老天為何讓我這孤臣到此極地呢?」這份紀錄說鄭成功最後頓足捶胸致死、有些紀錄則說鄭成功是抓爛自己的臉而死。荷蘭方面的紀錄說:

國姓爺是用自己的嘴巴咬爛自己的肉,這是上帝的正義,這個砍別人手足的異教徒,現在咬爛了他自己。

(His horrible mouth bites desperately
Into his very own flesh
That’s how God’s justice works:
He who chopped off others’ hands
Now bites off his own.)

Matthijs Cramer, Borts voyagie near de kuste van China en Formosa (1662–1664).

有學者推測鄭成功是死於瘧疾,有人推測是梅毒。無論如何,鄭成功的死給鄭氏家族巨大的衝擊。由於鄭成功年初下令處死世子鄭經,延平郡王的傳位順序沒譜了。鄭成功驟逝後,在台將領擁立成功之弟鄭襲即位,自號「東都主」。然而,廈門的鄭經自號「世藩」,準備東征靖難、搶奪王位。鄭經最終控制了台灣,並改「東都明京」為「東寧」。在鄭經的手上,明鄭在台灣建立起穩定的政治結構,然而我們對這段歷史仍然所知甚少。未來有機會的話,歷史衛視會在寫寫關於鄭經時代的文章/視頻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