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44年,北京淪陷

北京淪陷

1627年,明朝天啟皇帝駕崩,由於膝下無子,其弟朱由檢登基,是為崇禎皇帝。雖然17世紀大明帝國的GDP佔了全世界百分之29,但連年的災荒、瘟疫、邊患、以及官僚的貪汙腐敗,儼然將這個東亞的巨人拖入深淵。崇禎即位以後,立刻大刀闊斧,改革帝國的政治、經濟制度,力圖挽狂瀾之既倒,扶大廈之將傾。然而,一系列天災人禍、內憂外患,仍舊擊倒了這二百多年的大帝國。1642年,大清皇帝皇太極親征,在松山擊敗20萬明軍,薊遼總督洪承疇遭俘虜後降清。1643年,叛軍張獻忠攻破湖北,據武昌,自號大西王。同時,自1633年起,瘟疫逐漸在帝國境內蔓延,至1643年時,更大規模的瘟疫已蔓延至華北與華東地區。這一年,這場瘟疫直接造成北京至少20萬人死亡。

1644年1月,另一支叛軍領袖,闖王李自成,於西安建國稱帝,國號大順,年號永昌。並且誓師東征北京。2月,大順軍攻下汾州、陽城、蒲州。緊接著進軍山西省省會太原。接下來,大順軍只要拿下寧武關,便能無後顧之憂地進入京師郊區。然而山西總兵周遇吉寧死不屈,先是於代州與闖軍大戰十餘日,因為補給線出現嚴重問題,方才退守寧武關。然而,闖軍仍無法順利地拿下寧武關,周遇吉率軍力守關卡。最終,李自成透過優勢火炮,炸毀城牆,方才進入寧武關。但是,明軍仍奮力抵抗大順軍,周遇吉最終在巷戰中,被亂箭射死。據紀載,周遇吉的妻子率20餘名婦女登屋而射,寧死不從闖軍,最後全數被燒死。這場戰役空前絕後,重創李自成最精銳的軍隊,造成闖軍十萬人陣亡。《罪惟錄》紀載道:

後賊陷京師,多有手足創者,皆經戰寧武者也。

《罪惟錄》

然而,大順軍接下來並未受到太激烈的反抗就進入北京近郊。3月17日,大順軍抵達北京西直門,以大砲轟擊。即使部分禁衛軍試圖抵抗,但困於疾病,明軍已無反抗之力。3月19日,兵部尚書張縉彥打開正陽門,迎闖軍,李自成進入紫禁城內殿,而崇禎皇帝於景山自縊。至此,北京陷落。

崇禎皇帝自縊的消息引起天下的轟動。朝鮮的記載說道:

聞此報,雖輿台下賤,莫不驚駭隕淚

《燕行錄》

日本更是著急得想知道關於大陸最新的情報。在一部17世紀情報收集的書《華夷變態》當中,對於北京的淪陷有諸多不同的紀載,有的紀錄說李自成是來自官宦之家、祖父是兵部尚書,是官逼民反才攻入北京的。這樣的情報當然是錯誤的,但之所以會與事實相拒如此懸殊,也正是因為日本極想要了解大陸新的政治情勢。《華夷變態》的一個按語這樣說道:「雖我們一直向唐人各各相詢,但因為他們是遠離北京之人,十人便有十種說法,全無一致口徑。」歐洲的知識菁英也想了解當時北京的狀況。在一份耶穌會的文件中,非常戲劇性地描寫了崇禎之死:

當闖軍東揮北京的情報傳遞給崇禎皇帝時,他相當混亂、而且喪失理智,像是個野蠻人一般選了最差勁的選項。當崇禎即將面對失去他的身軀和帝國之際,他失去了靈魂。皇帝退守至宮殿深處的森林之中,皇后和寵臣伴隨著他。崇禎親手殺了他的女兒,公主寧可被他父親所弒,也不願意被汙辱。…崇禎以其血書控訴:「我的大臣背叛了我,他們該死。百姓是無辜的。但願我的死能為我保住榮譽。」寫完這段文字後,他上吊於另一棵樹上。

《韃靼戰記》(De Bello Tartarica Historia)
明末大儒,劉宗周

然而,李自成政權很快地也失去了江山。滿清在1644年底大破闖軍主力以後,大順朝覆滅,滿州人入關、佔據北京。1645年,清軍南下,剛成立的南明弘光政權覆滅。許多江南的漢族士大夫在這期間自殺殉國。如67歲的晚明大儒劉宗周在聽聞杭州被滿清大軍功克之後,悲働不已,絕食殉國。在彌留之際,劉宗周留下一首絕命辭:

留此旬日死,少存匡濟意。決此一朝死,了我平生事。慷慨與從容,何難亦何易。

劉宗周,〈絕命辭〉

然而,此時又有另外一批擁護明朝正統的人們,努力地反抗滿洲人的征服。鄭成功就是其中一位。鄭成功的抗清事業所影響的範圍,不僅在他那短短39年的生命而已,他在台灣所建立的東寧王國,將中國的歷史徹底拉進了世界史的巨輪之中。

本文改編自歷史衛視的「為什麼鄭成功一定要拿下台灣」視頻,有興趣歡迎看看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